立秋已至,奮進的腳步不停,航天科工九院各單位緊盯目標全力沖刺關鍵節點,干部職工與質量“較真”,與任務“硬磕”,這股攻堅克難的勁頭正是實干擔當的生動寫照。
質量“較真戰”
炎炎夏日,在江北公司最忙碌的生產廠房,航天科工九院黨委授予的規劃攻堅突擊隊隊旗如沖鋒號角鼓舞著大伙。操作臺前緊盯著刻度的眼睛、料架邊輕拭零件的指尖、文件上反復勾畫的筆尖,正共同書寫一場與精度較力的質量“較真戰”。
“差一絲就是偏千里。”一車間車工班班長溫師傅細心地將《數控操作規范》擺上工位。這份案頭的指南,成為每位操作者的“質量寶典”。
隔壁粘接班的墻面上,新版《粘接裝配操作規范》同樣醒目。操作工小王每次擦凈膠槍后,總要對照規范核對:“這是干活的‘準繩',照著走才穩當。”班前會上,車間主任領學規范,大家也慢慢養成了主動守規范的習慣。
倉庫現場,尹工突然扒出一只周轉箱說道:“這個內襯破啦!”他揪起磨毛的泡沫墊,提高嗓門:“零件在箱子里蹭出一道痕,就是‘砸’進度。”幾個小伙子立刻翻查庫存,把箱子上面的鐵屑擦得干干凈凈,裂紋修補平整,不合格的當場標紅淘汰。如今每只周轉箱都裹上了軟襯,這項改進措施保障了零件在轉運過程中“萬無一失”。
轉角處,毛工攥著改好的工藝單興致勃勃地沖進車間:“這次我為刀具的運行速度精準劃定了范圍,調試示例還配了個插圖。”上次因參數模糊鬧的小插曲,讓他一直很慚愧,反復研讀工藝文件。現在再看這張工藝單,關鍵步驟配著示意圖,活像展開的“操作導航圖”,一目了然。
機床前的操作工人還在緊盯產品,烈日斜照進廠房,將紅色突擊隊隊旗照得更加熠熠生輝,當一批批锃亮的零件陸續進入檢驗區,大家更加明白:“保質量就是提速度,守精度方能贏全年”。(圖文/沈青玲 黃家騰)
產品交付“突圍戰”
“門窗安裝手勁要一致,避免后期變形”“這里用中等力量敲一下,平面度就合格了”“這里要打磨平整,不然影響后面的裝配”……周五上午,萬峰公司產業園現場,鉗工劉師傅、唐師傅和王師傅三人圍著一個半成品箱體,共同討論著產品加工問題和操作要點。
一緊急任務全面鋪開后,焊裝生產線人員告急。經過討論與分析,公司打破原有班組作業制模式,按流水線排產,首月試生產順利完成首批產品。
如何進一步提升加工效率?總結分析首批產品加工成效后,公司持續優化生產模式,將原單線滾動產出調整為雙線滾動產出,在人員少量增加的情況下,實現了產能大幅提升;同時改進工藝流程,所有涉及制孔的安裝均調整到噴漆前完成,既減少噴漆后停留時間,也縮短了產品周轉時間。
加工師傅們爭分奪秒地趕工期,漸漸就形成了默契:下午提前到崗上班。
眾人拾柴火焰高。從技術攻堅到后勤保障,各崗位人員像精密的齒輪般密切配合,匯聚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
“大家一定要按工藝要求正確使用粘接劑,我在桶上都做了醒目的區分標識,千萬不能用錯了。”車間現場,主管工藝高工對重點控制項進行強調。
“你們按2:1重量比來配這個膠”“跟我來領蒙皮”“像我這樣用鉆套來打鉚釘孔”……粘鉚現場,焊裝車間劉師傅身兼數職,既是技術指導員,又是調度員,還是物料分發員。
“這個蒙皮用這個鉚釘,這個零件用這個螺釘。”保管員老楊對著表格發放標準件的同時,還不忘提醒安裝對應關系。
“在這場搶進度保交付的戰斗中,每個人都是鏈條上的關鍵環。”項目負責人夏主任說出了全員的心聲。大家堅守崗位,全力以赴投入到產能提升、確保節點的戰斗中,為產品按時保質交付貢獻力量。(圖文/劉期紅 劉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