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31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指導,武漢理工大學、航天科工九院聯合主辦的202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發展戰略論壇在武漢舉行。本屆論壇以“體系創新,交叉融通,引領未來——以高質量規劃助力科學基金有組織科研”為主題,旨在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全局部署,面向“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的關鍵階段,凝練學科方向、研討前沿選題、分享基金申報經驗,共同推動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的高質量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校長王發洲代表武漢理工大學向遠道而來的專家和代表表示誠摯歡迎。他介紹了武漢理工大學在交通與運載工程領域的學科布局與貢獻,學校圍繞智慧交通與物流、新能源汽車、高性能船舶、綠色智能建筑材料等方向的科研進展。他指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深刻重塑交通運載領域,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與傳統技術深度融合,推動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一體化方向加速演進。在這一背景下,凝聚學界與業界的智慧、推動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期待通過本次論壇進一步推動學科交叉與產學研協同創新。
九院院長高輝文代表九院向來漢參加論壇的領導和嘉賓表示感謝。他表示,交通與運載工程作為現代化強國建設的“血脈”與“骨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性支撐。當前,在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加速演進下,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不斷突破,正深刻重塑交通與運載的形態模式。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必須從戰略上強化頂層謀劃,推動學科交叉融通、實現體系創新,通過有組織的科研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引領未來產業變革方向。此次論壇搭建了一個高層次思想碰撞、前瞻性戰略研討和協同性合作交流的平臺,九院期待與各方優勢力量協同合作,為推動我國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的跨越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開幕式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負責人以《交通與運載工程(E12)學科工作報告》為題作重要演講,系統回顧了學科近年來的發展成就,分析了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并對“十五五”期間學科重點發展方向進行展望。
主論壇上,同濟大學教授孫劍、科學出版社編審劉寶莉、同濟大學教授余榮杰、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楊殿閣、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何巍、同濟大學高速磁浮中心主任林國斌先后作了學術報告,內容覆蓋學科發展戰略部署、十五五規劃、基金支持、地面運載、航天工程、自動駕駛及磁浮技術等多個關鍵領域,系統展現了我國交通與運載工程從頂層設計到技術突破的全景圖景和發展動向。
此外,本次論壇還設置七個分論壇,分別從道路、航空與綜合交通,地面運載、特種運輸與裝備,軌道交通與運載,水路交通與運載,航天交通與運載,航空運載,管道運輸等多個前沿方向開展學術報告和討論交流,與會代表圍繞學科戰略部署、前沿技術突破、科研合作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九院聯合召集人召開了航天運載與交通分論壇。
期間還舉辦了交通與運載工程學科基金申報情況研討會,為我國交通與運載工程領域的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提供重要交流平臺。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湖北省科技廳、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701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等有關領導,來自全國交通與運載領域各學會、協會、科研院所、事業單位、企業代表,九院本部、九部、火箭公司和萬山公司等專家學者參加論壇。(文/陳誠 盧啟輝 朱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