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讓我們向抗戰老兵致敬,禮贊偉大抗戰精神!
今天,帶您走進航天科工的抗戰老兵——馬震,聆聽他的故事。
馬震:13歲參軍,用針線與初心縫出人生勛章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也是我參加革命80年。”從13歲投身革命,馬震將畢生心血都獻給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用一生踐行著“生命不息,奉獻不止”的堅定誓言。
少年肩膀扛起革命“戎裝”
1931年9月,馬震出生于江蘇的一座小城,家中一貧如洗。就在他呱呱墜地的第二天,“九一八”事變爆發。童年時期,他親眼目睹了日寇的累累暴行,鄰居無端被殘殺,鮮血染紅了街巷。那一幕幕慘狀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刀刃,在他心中刻下了國仇家恨,也悄然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1945年8月,年僅13歲的馬震,在二哥的帶領下,毅然投身新四軍如西獨立團。鑒于他年紀尚輕、身形矮小,被安排到后方的被服廠工作。盡管無法奔赴前線奮勇殺敵,但他將手中的針線視作“武器”。
同年,我軍對日寇盤踞的縣城發起了猛烈進攻。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炮火映亮了夜空,也點燃了他心中的希望。最終,家鄉成功獲得解放,這進一步堅定了他的革命意志。
轉戰航天耕耘三十載
1960年3月,馬震奉調至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從此開啟了他在航天領域長達三十余年默默耕耘的歷程。
20世紀80年代,馬震受命創辦航天工業學校。他帶領初創團隊從零開始,邊籌建、邊招生、邊教學。短短兩年,學校便在北京市百余所中專學校里嶄露頭角。辦校十年,他為飛航導彈事業培養了近千名中等專業人才,為航天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他也因辦學功績榮立二等功。
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馬震作為老兵代表站在天安門觀禮臺。當多型裝備莊嚴受閱時,他心潮澎湃,激動地說:“航天報國三十載,蒼天不負追夢人!”
“期望年輕人繼續秉持‘自力更生’的勁頭,將咱們的航天事業再向上推進推進!”這質樸無華的囑托,飽含著沉甸甸的期望。這不僅是一位老黨員、老戰士、老航天人跨越時空傳遞給后輩的精神火炬,更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航天報國”初心的接力。
如今,94歲高齡的馬震眼神依舊清澈明亮。在那目光之中,蘊含著13歲少年初次拿起針線時的堅毅,飽含著投身航天事業時的熾熱激情,更洋溢著見證祖國繁榮強盛時的欣慰與滿足——恰似80多年前,那個于炮火紛飛中縫補希望的少年,始終未曾改變。(文/王浡伊)